医保政策的变化也很大,如个人账户门诊统筹、药械集采以及长护险试点等,每一项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保基本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今年医保也有大动作:涉及看病、买药和退休等多个方面。就医取药缴费,拿到的发票中每条明细后面都会写上甲类或是乙类,这对应医保药品目录中的两个类别。现在,丙类也要来了。2025年1月17日召开的“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透露,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2025年年内发布第一版。在药品集采频繁上热搜的当下,4月1日,医保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当属丙类药目录申报正式启动,这个动作堪称"及时雨"。以往甲乙类药品有明确的医保报销范围,而丙类药更像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自费药代名词",没有严格的目录。而现在,医保局要着手建立官方版的丙类药目录。建立之后,在医院能开到的药品范围预计会扩大。
目前,甲类药品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使用这类药品时,医保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之后按规定比例报销。乙类药品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需要个人自付一定比例,剩下的部分纳入报销范围,再按规定比例报销。
丙类目录药品不由医保基金报销,而是由国家医保局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并且,丙类目录药品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
重点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药物的丙类药品目录对普通人来说,具体有什么影响呢?
好处:医院能开的药更多,尤其是高价特效药,患者不用再到处找药。
坏处:丙类药医保不能报销,全部自费或靠商业保险(如百万医疗险、特药险)。
未来趋势:医保保基本(甲类、乙类药),商保补品质(丙类药)。
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尽早配置商业医疗险,覆盖丙类药费用,避免“有病却用不起好药”的困境。
02 DRG支付改革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医保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改革是国家医保支付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简单理解就是“看病一口价”,医保局会根据不同疾病,为医院设定不同的打包价,医院在这个预算框架内提供医疗服务。假设X先生因为胃病住院治疗,DRG支付给这个病的诊疗服务预算是5000元。如果X先生实际治疗花费=5000元,医院不赚也不亏。如果X先生实际治疗花费=6000元,医院亏损1000元。如果X先生实际治疗花费=4000元,医院盈余1000元。DRG的实施一定程度影响了用药选择,不过随着丙类目录的出现,这一影响预计也将变小。从2030年起,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步延长到20年,而医保退休的缴费年限延长已经开始了。此前,全国很多地区医保退休缴费年限也是15年。但截至2025年,全国只有极个别城市还保留15年的规定,其他大部分地区已经延长到了男25年、女20年。广东、湖南、山东、辽宁、四川等地还将进一步提升到男30年、女25年。缴费25~30年,意味着中间尽量不能出现断缴等情况,否则很可能到了退休年龄,医保缴费年限不够,无法享受医保退休待遇。目前很多地区还处于医保退休缴费年限延长的过渡期,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群还能薅点羊毛。比如四川拟2035前统一职工医保缴费年限,此前正在征求意见。第一、已办理养老保险退休,成都职工医保缴费未达到规定年限的,除了选择继续按月缴费至规定年限,还可以一次性缴满。一次性缴满,意味着不会被延长缴费年限,也不会被提高缴费标准,终身享受城镇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据说前段时间政策一出,补缴人群蜂拥而至,缴费热情高涨。第二、不能原地医保退休的人群,也有羊毛可薅。以往各地区即使是同一省份,医保缴费年限不互认,转移医保关系时,仅转移个人账户金额。以后,省内各地区缴费年限互认,对以前多地缴纳社保的人群来说,大大缩短了缴费年限。总的来说,缴费年限不管怎么延长,有单位缴纳社保的人群,没有缴费压力一定要缴;灵活就业人员有能力缴职工医保的,也一定要缴,用20-30年缴费换一辈子医保兜底,划算!
自2025年起,医保断缴惩罚机制进一步升级。
以往断缴后参保,一般有一个固定等待期,一般为3个月(不同地区有差异)。而现在,在固定等待期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动等待期,每多断保1年,在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同时,考虑到参保人的实际情况,允许参保人通过缴费修复变动等待期,缴费参照当年参保地的个人缴费标准,每多缴纳1年的费用可以减少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以后的变动等待期不少于3个月,加上原有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则仍需至少等待6个月,等待期间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医保断缴惩罚机制的生效,更加体现了医保的公平性,彰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
医保是底线,商保是铠甲。年轻时觉得“有医保就够了”,等老了病了才发现,好药不进医保、好医院排不上队……那时候再买保险,可能已经晚了。
身边很多朋友想为家里老人补缴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更高、待遇更好,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还好,现在有各类商业医疗险可以选择。。一定是越早买越划算,提前准备不吃亏!